首页>>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正文
 

 

生物医学工程学位点建设2022年度报告
2023-02-24 17:07  

生物医学工程学位点全体导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把脉、精准施策,有效解决制约性、瓶颈性问题,进一步为建成特色鲜明、同类先进、国内一流的百年医科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本学位点进一步加强学科内涵建设,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和培养质量续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教师和学生一线开展调查研究,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强化教学环节和培养过程管理,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现将贵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质量建设年度报告如下:

一、生物医学工程学位点基本情况

(一)总体状况

1.学位点授权点基本情况

贵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依托生物医学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以医理工交叉融合发展为特色,致力于服务临床、服务社会。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和发展,该学位点已形成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包括曾柱教授领衔的生物力学方向、刘红美教授领衔的生物医学信息与细胞工程方向以及朱贵明教授领衔的生物活性物质与代谢工程方向。研究领域涵盖生物力学、肿瘤免疫学、脂代谢、抗体和疫苗工程、免疫细胞生物学、数据挖掘及算法、抗菌肽、微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化学传感等。

2.年度招生与学位授予情况

2022年共招生12人,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完成率100%4名研究生毕业并授予学位,目前在读研究生47人。

(二)学位点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学位点党建情况

学位点坚持党管人才,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实现党组织对教职工和学生的全覆盖,并积极在优秀青年教师和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现有教工党员21名,学生党员18名,2022年,1专任教师转为预备党员

学位点以党建为引领,定期开展党员培训、思想政治专题会议,开展党员先锋岗、优秀共产党员评选等活动,组织党员到息烽集中营、贵州省委工委旧址、图云关抗战纪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提高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按照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推进各项工作,严格执行党组织生活制度,各党支部结合实际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党建质量,促进学科内涵建设,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围绕立德树人,提升学科团队的思想政治素质,优化学科团队的组织结构,明确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2022年获批省级高校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坚持“教学科研协同发展,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建设理念,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守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新发展理念,培养“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医理工交叉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党员的义务与教学示范、科研模范和师德师风典范作用,党员同志纷纷争做“四有”好老师,起到表率作用。2022年胡祖权获贵州省“金师”称号。

2.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严格履行并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第一责任人的作用,聚焦目标任务,强化政治理论学习,通过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和相关专题教育,不断提高师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站位,同时积极开展各项思政教育活动以加强师生集体参与度,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确保将相关会议精神到具体实际工作的有效转化。

作为贵州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单位,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科研和教学全过程,认真贯彻落实意识工作,严把政治纪律关口,严格执行课堂教学、教材使用的督导检查制度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生工作大格局,保障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研究生培养与管理

1.师资情况

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30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23人,专任教师博士率达100%。拥有贵州省省管专家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6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贵州医科大学青年领军人才1人和青年拔尖人才3人,师资力量雄厚。坚持引育留用人才工程,师资队伍结构持续优化,2022年学院引进博士4名,胡祖权获评2022年贵州普通本科高校金师”(教学名师)

根据学校研究生指导教师任职资格审核实施细则本年度经个人申请、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推荐、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并表决通过共增列博导4人、硕导5人。加强培训与管理,组织研究生导师管理工作培训会,组织全体导师参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科学规范导师指导行为 建设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网络培训及师德师风专题学习,助力研究生导师掌握科研指导、学习辅导、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方法与策略。

2.研究生教学与就业

本学位点致力于培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学风严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既了解学科国际、国内前沿,又能适应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医理工交叉的教学、科研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课程先行,学位点积极创新课程设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教学资源建设,并总结相应教学实践经验与方法,申报国家级或省级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2年,获第十届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1三等奖3项,《基因工程原理》入选省级金课新增研究生公共必修课《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

本学位点持续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制定个性化就业推荐方案,本年度研究生初次就业率100%

3.研究生日常管理与奖助体系

本学位点持续加强招生、培养和学位各环节制度建设和管理措施,研究生过程管理水平培养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本年度规范完成了2022级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录取等工作,完成新生报到、课程管理、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答辩与学位授予等工作。定期召开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法治宣传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研究生培养环节教育、安全教育与情感文化交流。

持续开展困难学生关爱工作,充分发挥研究生资助体系在能力培养、人力资源补充和助学助困渠道等方面的多重作用,按规定执行《贵州医科大学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贵州医科大学在校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管理办法(试行)》和《贵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学位点实际情况进一步对评定细则进行了优化,成立了研究生奖助评优评先评审委员会,负责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学业奖学金等的审核和评审工作,在院内公示评审结果。2022年,本学位点研究生中1人获国家奖学金,16人获国家秋季学业奖学金,助学金100%全覆盖。

按照《贵州医科大学研究生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大学毕业生及先进班集体评选细则(修订)》办法,通过学生自主申报,导师同意,评审小组审核,研究生评优评先评审委员会复核推荐,推荐到研究生院参评2022年,本学位点1名研究生获省级优秀干部,2名研究生获校级优秀干部,2名研究生获校级三好学生

二、生物医学工程学位点建设重要举措

1.瞄准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充分发挥学科优势

开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是国家战略。大健康、大数据是贵州省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为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学位点研究方向聚焦到曾柱教授领衔的生物力学方向、刘红美教授领衔的生物医学信息与细胞工程方向以及朱贵明教授领衔的生物活性物质与代谢工程方向,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特色,聚焦贵州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2.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推进医理工交叉融合发展

结合学科发展需要,大力引进医交叉背景的高层次人才。近3年共引进10名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高层次人才,其中,4层次人才2名,2022年引进博士4人,从事纳米材料、光声动力疗法、人体供能的生物电子器件等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发表多篇高影响力论文,这些引进人才成长后将进一步充实本学位点的师资队伍

3.多举措增加教师主持教研科研项目,提升发表论文的水平,助力学位点高质量发展

2022年,位点教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其中青年项目3项,地区项目2项),启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含重点项目1项),获批贵州省科技厅项目5项,启动10项,获批贵州省卫生健康委项目2项,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1项,贵州医科大学优秀青年人才项目1项,新增科研经费343万元。本年度发表科论文5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1篇,23篇论文发表在JCR分区一区期刊,单篇影响因子最高达19.069,影响因子高于5.0SCI论文32论文质量有大幅提升;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

4.突出需求导向,搭建一流创新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本学位点对标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搭建一流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高水平人才团队。2022年,以贵州省高等学校感染免疫与抗体工程特色重点实验室提升建设项目与贵州省细胞免疫治疗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为抓手,申请政府贴息贷款项目2100万元,积极开展平台建设购买飞纳台式场发射扫描电镜、气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仪、高分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等21急需的仪器设备,为学位点的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5.增强对外交流,扩大学位点影响力,推动高质量合作发展新格局

为扩大对外交流,推动高质量合作发展新格局,本学位点与英国邓迪大学经过深入交流,签署“3+1+1”模式的本硕联合培养项目协议。114日,举行联合培养项目的宣讲会,正式启动项目的招生工作。118日,邀请英国邓迪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Keith Johnston博士做线上学术报告,建立了持续的交流机制。

此外,本学位点教师和研究生积极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做交流报告,不断提升生物医学工程学位点的学术影响力。杨帆、雷平贵、胡祖权老师团队的研究生翁鑫在2022年国际医学影像领域顶会MICCAIMedical Image Computing and Computer Assisted Intervention)的肾癌分析挑战赛(Kidney Parsing Challenge 2022, KiPA22)中荣获冠军,并受邀做汇报。

三、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学位点2019年开始招生以来积极加强学科内涵建设,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取得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在后续建设中进一步改进。

1.持续加强学科平台和师资团队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科研平台或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继续加大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前往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修学习,形成一个由学科带头人和一批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骨干力量为核心组成的学缘结构合理、学术氛浓厚、团队精神强、富有活力的学科梯队,为申请审核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作准备推动我省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相关行业发展

2.在国家对双一流建设提出新要求的背景下,医工结合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加强,将进一步加强金工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提升医工交叉及其与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3.进一步聚焦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临床重大疾病的发生机制研究,努力提升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积极与省内外相关企业、医疗机构开展科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4.根据“新工科”背景下医理工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在“思想政治、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等方面构建更广义的“三全育人”模式,提升生物医学工程等医理工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5.依托全省唯一的现代产业学院,推进校企合作,建设学科特色的实训平台。鼓励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引企入教”,面向产业转型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方式方法等,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双创)基地,着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质。

 

关闭窗口
 

 

网站首页 | 贵医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留言板 |


版权所有 © 贵州医科大学生物与工程学院(健康医药现代产业学院)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安康大道6号贵州医科大学云漫湖校区    邮编:550025